成人无码在线视频区

學習心得
首頁>>學習心得

王偉:在生物工程新賽道踔厲奮發,擔當有為

發布時間 :2024-03-02

黨的二十大是在全黨全國各族人民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刻召開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會,是一次高舉旗幟、凝聚力量、團結奮進的大會。黨的二十大為新時代新征程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制定了大政方針和戰略部署,是中國共產黨團結帶領人民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政治宣言和行動綱領。黨的二十大報告在總結黨的十九大以來五年工作基礎上,用“三件大事”、三個“歷史性勝利”高度概括新時代十年走過的極不尋常、極不平凡的奮斗歷程,從16個方面全面回顧黨和國家事業發展取得的舉世矚目的重大成就。十年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我們黨歷經涉灘之險、爬坡之艱、闖關之難、破局之變,偉大變革孕育新的偉大征程,充分證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不僅走得對、走得通,而且走得穩、走得好;深刻領悟中國共產黨為什么能,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為什么好,歸根到底是馬克思主義行,是中國化時代化的馬克思主義行。認真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結合工作和個人實際,學習心得如下:

一、立足實際,在學深悟透上下狠功夫

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關鍵在于要堅持不懈學懂弄通做實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把握好這一重要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堅持人民至上,堅持自信自立,堅持守正創新,堅持問題導向,堅持系統觀念,堅持胸懷天下,深入領會其中的道理學理哲理,做到知其言更知其義、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把黨的創新理論轉化為堅定理想、錘煉黨性和指導實踐、推動工作的強大力量。聚焦國家戰略、新舊動能轉換和學校高質量發展要求,以真抓實干的硬勁、滴水石穿的韌勁、馬上就辦的快勁、精益求精的細勁主動擔當,奮發有為。

二、系統謀劃,在推動高質量發展上展作為

生物技術是沒有“天花板”的朝陽產業,資源依存度低,循環水平高,環境影響小,符合產業發展實際。生物工程學院要在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中順時順勢,積極搶占生物藥物及健康工程產業風口,研究選準細分行業,科學設置專業結構,著力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要敢闖敢試,按照“始于創新、成于轉化”的理念,加強高水平博士團隊建設,培育科研“領跑者”和成果“孵化器”。要共識共贏,充分利用學校位于濟南市高新區生命科學城的區位優勢,發揮學院成功申報山東省高等學校生物藥物與健康工程新技術研發中心資源優勢,融合政企研融用各方力量,探索成立生物藥物與健康工程制造產業聯盟,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暢通教育、企業、人才、技術、信息要素交流,實現創新鏈、產業鏈、教育鏈“咬合傳動”,共謀高質量發展未來。

三、融合為要,助力高水平團隊建設

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指出,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都是黨中央提出的需要長期堅持的國家重大戰略,也都是事關現代化建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問題。二十大報告將科技、教育、人才放在二十大報告第五部分進行統籌部署,集中表達,這既堅持了教育、科技、人才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基礎性、戰略性支撐,又強調了三者之間的有機聯系,通過協同配合、系統集成,共同塑造發展的新動能新優勢。我們要認真領會,堅持“三個融合”,注重激發團隊創新力、戰斗力和凝聚力,持續推進高水平團隊建設。一是堅持黨建與科研融合,將博士黨員根據教研方向歸類相應的基層黨支部,開展專題組織生活,發揮黨員作用。把政治引領、意識形態工作貫穿團隊建設全鏈條,在人才引進和團隊建設中把思想政治素質鑒定作為前置程序。黨總支突出“三關心一引領”的高水平團隊建設工作機制,做好博士的“生活關心、思想關心、事業關心”,在關心中加強政治引領和成長助力。二是堅持校企合作與實驗室建設融合,組織博士團隊認真學習新職教法,深入到齊魯制藥、華熙生物等校企合作優質企業,實地參觀考察企業生產、研發一線,找準博士團隊科研方向與企業創新研發平臺對接,結合梧桐花開實驗室建設和山東省高等學校生物藥物與健康工程新技術研發中心申報工作,拓寬校企合作渠道,提升校企合作層次和內涵。三是堅持創新創業與科研轉化融合,積極搭建博士團隊與創新創業工作有效轉化平臺,通過舉辦博士沙龍,“挑戰杯”、“互聯網+大賽”案例研討、創新成果轉化培育等構建了富有特色的創新融合工作體系,形成了“基礎研究-創造技術-成果轉化”創新鏈條,探索一條“源自科研-面向校企-服務社會”的孵化路徑,打造“科研理論-數據集成-智庫平臺-服務轉化”融合體。

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加速演進,在黨的二十大精神引領下,我們要弘揚偉大的建黨精神,務必“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務必謙虛謹慎、艱苦奮斗,務必敢于斗爭、善于斗爭,在職業教育高質量發展的新征程、新考驗、新賽道上磨礪自我,踔厲奮發、勇毅前行,在落實為黨育人、為國育才過程中勇于擔當,在推進落實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戰略要求中勇于擔當,在聚力學校高質量發展的新賽道上勇于擔當,敢于爭先。(作者系生物工程學院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