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人无码在线视频区

 首頁 | 建設動態 | 通知公告 | 政策指導 | 理論探討 | 申報材料 | 建設專欄 | 監控專欄 | 工作簡報 | 資料下載 | 它山之石 
首頁 > 成人無碼在線視頻區: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專欄 > 理論探討 > 正文           ★★★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新征程 新跨越 新局面
文章來源:<a href='/ShowCopyFrom.asp?Cha   點擊數:   更新時間:2013-03-27 19:40:18

  3月22日至23日,教育部在北京召開“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工作會議”。中央部委所屬高校和部分地方高校負責人、國家教育咨詢委員會部分成員、各省份及新疆生產建設兵團教育行政部門主要負責人、中央有關部委教育司局負責人等300余人出席會議。

  這次會議以部署實施《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和《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推動高等教育全面提高質量為主題(印發了近20個相關文件),是我國高等教育從外延式發展為主向內涵式發展為主轉變,從人力資源大國向人力資源強國邁進的關鍵階段召開的一次重要會議,是教育系統貫徹落實胡錦濤總書記在清華大學百年校慶上重要講話精神的再動員,是高教戰線貫徹落實教育規劃綱要的再部署。

  與會代表認為,這次會議是一次轉變觀念、明確方向的會議,也是一次鼓舞士氣、推進改革的動員會。是我國高等教育發展中的一次里程碑式的會議,對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開創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新局面,必將產生重要而深遠的影響。

  提高質量是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

  我國高等教育從艱難起步到實現跨越式發展,用了100多年的時間。這100多年,跨過了西方高等教育幾百年的路程。今天,我國有2700所高等院校、3000多萬名在校生,毛入學率達26.9%。無論是學校數量,還是在校生數量,我國的高等教育規模在世界都堪稱最大,這是令人自豪的成績。

  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從我國現代化建設階段性特征和國際發展潮流來看,我國高等教育還不完全適應經濟社會發展和人民群眾接受良好教育的要求,同國際先進水平相比還有明顯差距。

  提高質量是各國高等教育進入大眾化階段后面臨的共同問題。我國經濟社會發展對高等教育提出了很高的要求。提高質量已成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最核心最緊迫的任務。

  “不提高質量,大學就會失去生存和發展的基礎。”中國科技大學校長侯建國說。身為校長,他深切感受到國家、社會和人民對大學的高度關注和殷切期盼。

  武漢大學校長李曉紅說:“質量問題不是今天才提,但是今天說質量,是新時期賦予了新內涵、新要求。”會場上,多位校長表示,過去大學也重視質量,但由于環境條件所限,不少時間精力花在了建新校區、建新大樓,購設備、擴規模上。“這些為高等教育的發展奠定了前提和基礎,但還不等于質量。”

  中國政法大學校長黃進認為,一所大學好與不好,關鍵是看師資水平、學生素質和文化氛圍,大學的發展重心要從外延擴展為主向內涵發展轉變。

  西安交通大學校長鄭南寧說:“在這次會議上,中央領導和教育部領導對我國高等教育發展提出了新希望和新要求,統一了思想,真正起到了轉變觀念的作用。校長的工作重心就應該轉到教育教學、學生成才上來。”

  山東大學校長徐顯明則認為,提高質量是一項全面的系統工程,不僅僅限于哪個領域、哪個要素,與教育相關的環節都涉及質量問題。

  在本次會議召開前,教育部出臺了《關于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若干意見》。“這些新舉措明確了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總體要求,也賦予了高校一定的自主權,對高校來說很有指導意義。”中央財經大學黨委書記胡樹祥說。

人才培養水平是衡量高等教育質量的第一標準

  本次會議的主題是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校長們認為,提高質量要以人才培養為中心。在大會介紹經驗的6所高校,也不約而同地將發言主題落在了人才培養上。“大學校長心中有學生,大學才能有希望。”這是記者在采訪時多位校長反復提及的“名言”,也是與會代表的共識。

  會議明確指出,要鞏固本科教學基礎地位,將之作為高校最根本、最基礎的工作。南京大學校長陳駿說:“一流的大學之所以成為一流,是因為他們培養了一流的本科生。無論是美國的哈佛、耶魯還是我國的北大、清華莫不如此。”本科階段是青年學生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成型的最佳時期,培養拔尖的創新人才,首先要牢牢把握本科教育的質量。

  提高人才培養水平,要創新人才培養模式。侯建國認為:“創新人才不是‘985’、‘211’大學的專利,它可以是各個層面的。創新人才一定不是簡單地掌握多少專業知識,更重要的是看能不能夠具備發現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創新人才培養,必須給予學生自主學習的空間,堅持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培養貫穿于人才培養的全過程。”華南理工大學副校長邱學青說,“我校與深圳華大基因研究院合作培養拔尖創新人才,基因組科學創新班自創建以來,共有21人次在《自然》、《科學》等國際頂級期刊發表14篇論文,這就是最好的證明。”

  提高人才培養水平,要強化實踐育人環節。“受傳統教學模式和不良社會環境影響,當前部分大學生存在學習興趣淡薄、知識結構單一、實踐能力薄弱、社會責任缺失等問題。”胡樹祥認為,這些問題凸顯了實踐育人在高等教育中的重要性。

  日前,教育部、財政部聯合印發了《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大力提倡協同創新,高校之間、高校與科研院所、高校與行業企業、高校與地方要消除壁壘、構建創新平臺,培養拔尖創新人才。黃進認為:“現在,高等教育已擴展為人才培養、科學研究、服務社會、文化傳承創新四大功能,這次會議提出四個功能相互協調,提高質量以人才培養為中心,是符合高等教育規律的。”

  “提高人才培養水平,最根本的是提高教師質量。”河北大學副校長郭健說,“大學是社會的燈塔,在當今社會,教師應該有所堅守,有自己的職業追求,潛心教書育人。”

  “學生來到大學,除了學習知識,還應該多接觸幾位德藝雙馨的長者。”鄭南寧的話得到不少大學校長的響應。陳駿說:“我校的通識教育課和新生研討課,95%的主講人是院士、長江學者、國家級教學名師和學科帶頭人,這對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有明顯幫助。”

  一切為了學生成長成才,這是高等教育質量提高的出發點和落腳點。人才培養水平應成為衡量高等教育質量的第一標準,是與會的大學校長們達成的共識。

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要從長遠著眼,從現在做起

  會議指出,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要以體制機制改革作為條件保障,改革高等教育管理體制。各有關部門各地區要加強統籌領導,落實保障政策措施;各高校要切實履行質量建設主體責任,發揮好各方作用,形成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工作合力。

  參加會議的地方教育行政領導和大學校長們認為,不改革就沒有出路,不觸及深層次矛盾就難見成效。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必須堅持改革創新,克服不敢改、不愿改、不會改的畏難情緒,摒棄安于現狀、小富即安的惰性思維,敢于突破思想觀念和體制機制障礙。這次會議為我國高等教育改革發展指明了方向,提高高等教育質量,最終要落實到行動上來,需要一系列提高質量的硬招、實招,推動建立以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為導向的管理制度和工作機制。

  上海市教委主任薛明揚說:“在高等教育工作重心由外延擴展為主向內涵建設轉型時期,要加強市級統籌,以制定高校發展規劃為抓手,推進高校分類指導、分類管理改革。不同的學校,要有不同的目標,給予不同的支持,促進高校在不同層次、不同領域辦出特色,爭創一流。”

  安徽省教育廳廳長程藝指出:“結合安徽省‘科學發展、全面轉型、加速崛起、興皖富民’的重大戰略需求,今后將著力從三方面謀劃提高高等教育質量的對策措施,確立‘應用型’地方高等教育發展定位,推薦‘合作式’地方高等教育體制改革,構建‘一體化’地方高等教育質量保障體系。”

  清華大學校長陳吉寧說:“強化人才培養是學校的根本任務,我們在保持和發展綜合性學科建設、高素質師資隊伍、高水平科學研究、高層次國際交流、高質量后勤保障等多種辦學優勢的同時,將自覺主動把這些優勢轉化為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的新優勢。”

  貴州大學校長陳叔平說:“貴州大學將認真貫徹這次會議精神,服務貴州經濟社會發展,結合學校實際,制定切實有效的方案和措施,一步一個腳印,扎扎實實提升學校教育質量。”

  記者觀察到,這次會議專門邀請了一些高職院校的領導參會。湖南民政職業學院黨委書記蔣曉明邊聽會邊在文件上勾畫出和高等職業院校改革發展相關的內容。他說:“這次出臺的文件中,有許多和高職相關的內容,如推進國家示范性高等職業院校建設計劃、推進高等職業教育共享性專業教學資源庫建設、建設高職實訓基地等,都為我們下一步工作明確了新要求,提供了新契機,我們將進一步加強技能型人才培養,為國家經濟發展建設提供急需人才。”

  記者了解到,根據《關于實施高等學校創新能力提升計劃的意見》,我國將建立一批“2011協同創新中心”,集聚和培養一批拔尖創新人才,取得一批重大標志性成果,成為具有國際重大影響力的學術高地、行業產業共性技術的研發基地、區域創新發展的引領陣地和文化傳承創新的主力陣營。這將是繼“211”、“985”之后,我國在高教領域的又一重大舉措,對提高高等教育的整體實力和創新實力,必將產生深遠的、重大的影響。而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則就是“面向各類高等學校開放,不限定范圍”。這一原則無疑受到地方院校的稱贊。許多高校負責人表示,將加大學校改革力度,爭取獲得認定,在國家創新體系中進一步發揮作用。

  全面提高高等教育質量,要“從長遠著眼,從現在做起”。本次會議的召開,預示著我國高等教育將開始踏上質量提升的新征程,使命光榮,任務艱巨,時不我待!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Copyright©2010-2013 All Rights Reserved  登錄入口
    版權所有 山東職業學院.國家骨干高職院校建設專題網